交强险连续两年微利 艰难经营现承保窘态
交强险承保险企盈利不佳
近日,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4年交强险经营数据显示,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的12月31日,中国人保等50家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共承保机动车1.65亿辆次,交强险的保费收入1418亿元,赔付成本983亿元,未到期的责任金75亿元,各项经营费用达到407亿元,经营的盈利只有16亿元,当年实现了盈亏基本平衡。然而记者留意到,这是交强险继2013年实现盈利后,连续第二年实现经营盈利。
据了解,自2006年下半年起,交强险正式上线,然而年年承保年年亏,交强险累计经营亏损238亿元,平均利润率为-3.4%。交强险经营综合成本率逐年下降,由108.7%降至去年的103.5%,但总体经营亏损仍未改变。
虽然2013年、2014年连续的实现盈亏基本平衡,不过,这并不能说明交强险形势一片大好,一年以来累计的亏损依然是十分巨大的。
官方数据显示,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的12月3日,交强险两年半的结余合计是6.9亿元。此后,2009年至2013年的交强险经营的盈亏情况分别是亏损29亿元、亏损72亿元和亏损92亿元、亏损54亿元和盈利2亿元,加上最新披露的2014年实践的经营盈利是16亿元,历年下来,交强险累计的亏损仍然超过了200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总体是亏损的,但是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,并且鲜有保险公司退出该领域。2008年,当时有26家保险公司经营交强险业务,200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30家,2010年增加到33家,2011年达到36家,2012年达到42家,2013年达到50家,2014年维持50家的总数不变。特别是在2012年保监会允许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交强险领域后,不少外资保险公司纷纷进军交强险。
险企分化大呼吁区域定价
尽管交强险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,但各险企在承保方面很难在短期内扭转亏损现状。去年50家险企交强险承保亏损了47亿元,承保利润率为-3.5%。
从险企方面来看,交强险经营明显出现分化,具体来看,盈利的保险公司主要有18家。其中,部分险企盈利表现较好,比如:人保财险交强险经营利润为17.87亿元,与上一年经营亏损11.7亿元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;阳光财险为2.18亿元;国寿财险为1.4亿元;华安财险为1.26亿元;太平财险为2.74亿元;大地保险为4.3亿元。
不过,号称“三巨头”的平安财险和太平洋财险却由盈利转向不同程度的亏损。具体看来,太保产险经营亏损4.61亿元;渤海保险经营亏损1.45亿元;长安责任保险经营亏损1.35亿元;安诚保险经营亏损1.21亿元;中华联合保险2014年交强险经营亏损0.72亿元,平安产险经营亏损为0.31亿元。同时,外资保险公司交强险经营全线亏损。
承保状况如何,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交强险的综合经营效益。从承保数据来看,平安财险交强险承保亏损为12.17亿元,居于首位,紧随其后的则为太平洋财险10.78亿元,两大保险巨头合计承保亏损22.95亿元,占行业承保亏损的50.13%;投资收益分别为11.86亿元和6.1亿元,这显然无法弥补承保亏损的缺口。与此相比,交强险老大人保由上一年的承保亏损0.41亿元,转为盈利1.95亿元。
有关保险专家解释,交强险承保亏损一方面是由于投保车险的增加,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赔付率的增长。中保协提供数据显示,交强险承保车辆逐年增加,其中2014年承保车辆同比增长12%。
有业内人士指出,长期来看,交强险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拉动,承保亏损在短期内很难改观。对此,行业将这一局面归咎于交强险经营模式存在的弊端,认为前端政府统一订价、后端企业自负盈亏显然有失公允。